陕西与北大清华合作,有何深意?

日期:2023/12/14

校地合作促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潮流。12月8日至9日,陕西省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将陕西省校地合作工作推向新高度。

国内知名高校尤其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高等教育优势明显、科技创新资源丰富,有助于推动地方省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对各地吸引力较大。

近年来,多个省份在大力推动校地合作,如安徽省今年4月24日召开与部分重点高校合作座谈会;四川校地合作朋友圈已有三十多所名校;山西省在2021年出台了《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实施方案》。

根据意向书,陕西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将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教育、人才培养、高水平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陕西省此次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又能为陕西省高质量发展带来什么?

首先,此次合作可以为陕西提供丰富和高端的人才资源。当前,陕西省正处在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跨越的关键时期,处在创新驱动与投资拉动并重的阶段,发展动力加快转换,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潜能释放不足。在陕西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至关重要,陕西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人才支撑。近年来陕西也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根据《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陕西这几年正在培育打造高水平科技经纪人队伍、“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新双创”队伍,目前其总量已经由2021年的651支提高到2022年的4742支,增幅达628.42%,对加快创新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衔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助益很大。12月12日,陕西省又与教育部在京举行座谈会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访问时都提到了陕西对“人才”的渴望。在北京大学访问时他提到,“希望进一步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在干部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清华大学访问时他提到,“希望双方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和干部人才培养等工作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陕西省引进省外知名高校人才参与推动陕西发展已有多年历史。早在2017年,陕西省就与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十所高校签署过人才开发培养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西安市曾携千余博士岗位赴北大清华招聘高端人才;2023“高端人才西安行”活动吸引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3所国内知名高校的50余名优秀博士生代表参与……以这些高端人才引领、驱动创新,正是陕西省与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开展校地合作的重要意义所在。

其次,此举有助于高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陕西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陕西省高校林立,科教综合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均位居全国前列,截至9月30日,陕西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2552.64亿元,同比增长55.28%。本地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的传统由来已久,如9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学与榆林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月7日,西安交通大学与咸阳高新区管委会举行基础教育领域深化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多年来推进产教融合,在校地、校企合作中,实现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校地合作有效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高校也找到了产学研结合的广阔平台。但是科技优势和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依然存在。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陕西本地科教力量发挥作用,还需要省外知名高校提供支持。

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在北大、清华访问时都提到了希望双方在科技创新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如希望与北京大学“在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产学研协同、学科专业建设、干部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根据意向书,双方将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教育、人才培养、高水平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在清华大学专门提到,“期待清华大学支持更多科研成果在陕西转化应用”,意向书里也有“双方将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开展战略合作”的内容。

目前国内校地合作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是知名高校在合作省份建立各种研究院和创新基地,如已经有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浙江大学自贡创新中心、同济创业谷西部基地、香港城市大学成都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纷纷在四川落地,同时四川省内高校与合作高校还共建了多个协同创新中心,吸引了一大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和高端人才落地四川,可为陕西开展校地合作提供借鉴。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招才引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知名高校与陕西开展合作,越来越多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和高端人才落地陕西,为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提供新生力量。

合作伙伴